2014年7月27日 星期日

宋_王曾_仁慈

(一)
 王曾,宋朝益都(山東昌樂)人,為人正直,心地仁慈。
宋 真宗咸平年間,王曾參加禮部考試,途中住宿一家旅店,聽見附近有母女二人哭聲悲切,於是探問鄰居,得知她們因欠官債四萬,一時無法償還,只得將女兒賣給商 人,母女就要遠別,因此哀傷哭泣。王曾憐憫她們處境淒涼,對那位母親說:「你的女兒可以賣給我,我往來仕途,你們母女也可時得一見。」於是拿出銀錢退還商 人,約定三天之後前來迎娶。
過了三天,母女倆不見王曾前來,便到旅店打聽。店主對她們說:「王曾已經離開了。」她們這才知道王曾原來是位有心相助的仁人君子。
王曾到達京都,禮部和殿試都名列第一,後官至宰相,封沂國公。(《歷史感應統紀》)
 

(二)
北宋丞相王曾的父親,非常尊崇孔子,對聖賢的書,更是十分愛惜,凡見到破損的都要把它補好。有一天,他做了個夢,看到孔子對他說:「你對我的書如此愛惜,我很感動啊!我就讓曾參去做你的兒子吧!」果然不久,王曾便出生了。

  王曾幼年時父母就去世了,是靠伯父養大的。二十多歲他在解試(鄉試)、會試(省試)、殿試皆獲第一,是為「連中三元」。當家鄉的百姓得知這個喜訊後, 都敲鑼打鼓的在城外迎接他。王曾卻換上便服繞道進城了。他謙虛的說:「我是故鄉的水土養大的,僥倖中了三元,理應為國家、人民效力,哪裏還敢要家鄉父老來 迎接我呢?」王曾後來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。 

(三)
王曾風度端厚持重,眉目如畫。在朝為官,進退有禮,閒時平居,寡言少語。他才思敏捷、擅長詩文、研習文史。他在殿試時〈有教無類賦〉詩中寫的警句:「神龍 異稟,猶嗜欲之可求;纖草何知,尚薰酋而相假」深得真宗讚許。王曾在做宰相時,雖然位高權重,但他不改沉穩持重,謙虛退讓的君子品格。經他舉薦給朝庭做官 的才華之士很多,但他卻從不讓別人知道。

  性情耿直的范仲淹,有一次見到王曾說:「公開的任用賢人名士是宰相的職責,您德高望重,遺憾的是,這個您沒有做到。」王曾回答:「作為執政大臣,把恩賞全攬到自己身上,那怨恨歸誰呢?」范仲淹歎服。

  當時人們都佩服王曾氣量洪大,胸懷坦蕩,稱讚王曾真是賢相啊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